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高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高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 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 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

D. 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洲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反映的是教育范围的扩大,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的结论,排除;D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 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盐官令和盐官丞具体负责;在40个郡国设立了50处铁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

A. 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

B. 盐铁行业发展迅速

C. 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

D. 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查看答案

据明代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这表明朝贡贸易

A. 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 削弱了明朝政府的实力

C. 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

D.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查看答案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个体手工业

 

查看答案

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A. 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B. 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D. 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