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阅读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朱熹的其他思想。

(3)据材料三,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理论依据。

(4)材料四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主张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1)思想:仁、礼。 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利于完善和加强人们的道德素养。 (2)主张:格物致知(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或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 其他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存天理,灭人欲。 (3)主张: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依据: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4)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解析】 (1)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思想,从材料中“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以得出其思想是仁、礼。第二小问是作用,结合所学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得出其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利于完善和加强人们的道德素养。 (2)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主张,从材料中“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可以得出其主张是格物致知(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或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第二小问是其他思想,结合所学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得出的其他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存天理,灭人欲。 (3)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主张,从材料中“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可以得出其主张: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第二小问是依据,从材料中“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可以得出其依据是心外无理,理在心中。 (4)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目的,从材料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可以得出其目的是经世致用(明道救世)。第二小问是意义,从材料中“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意义是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重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查看答案

纺织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摘编自(明)《醒世恒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施复夫妇经营方式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施复夫妇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施复深受其累,本欲就此束手。恰有亲戚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甚巨。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谋利。官衙闻讯,竟以施复结交海盗之名,强行入狱,后经家人多方营救方得以出狱。回顾往事,感慨道:购田置地,衣租食税,方为稳妥之道。

——摘编自(明)《醒世恒言》

(2)依据材料二分析施复夫妇为什么最终选择“购田置地”。这样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鸦片战争前后生丝内外销比例的变化

 

 

 

年代

内销

外销

1840年以前

86%

14%

1894年

48%

52%

 

 

 

 

——依据杜淘诚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注释:“洋行”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生丝生产和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近年来,苏州中涛纺织有限公司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俄语区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在俄罗斯市场中,中涛纺织生产的工装、劳保服、迷彩服系列面料大受欢迎。中涛纺织继续以盛泽面料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

——《盛泽:在“一带一路”上打造新引擎》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涛纺织对外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发展的有利环境。

 

 

查看答案

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

B. 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 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 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

 

查看答案

“夫大块(自然)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先秦时期表现出善生乐死的超然态度,主张薄葬的学派应该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 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

B. 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C. 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 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