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这反映了
A. 中国对外政策由被动转为主动开放
B. 列强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C. 国际市场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 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男女均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还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等。这反映太平天国
A. 意识超前符合历史的潮流
B. 获得了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
C. 旨在化解列强入侵的危机
D. 冲击了纲常名教和统治秩序
下图是某经济学家对清代人均GDP的测算,呈现出下图趋势,其中对乾隆年间(1736-1795)状态的合理解释是
A. 西方殖民者东来劫掠
B. 农业发展刺激人口增长
C. 北方的人民大量南迁
D. 自耕农经济的严重衰退
下图为北宋汴京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汴京城
A.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B. 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
C. 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D. 经济功能的大大增强
春秋后期郑国的正卿子产和晋国的赵鞅,他们把刑法铸在铜鼎上,让公众知晓。而孔子则明确反对“铸刑鼎”,认为“失其度矣”,但他却肯定了子产改革的巨大成效。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子产强调依法治国
B. 社会逐步转型的现实
C. 量刑定罪相当严苛
D. 法律保护贵族的特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