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D.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B. 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C. 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
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
A. 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
B. 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
C.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
D. 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
A. 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
B. 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
C. 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 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
A.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B.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C. 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 保留原始社会部族遗风
B.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C. 王都的实力与文化自信
D. 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