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观念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材料二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三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

 

 

(1)转变: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2分) 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4分) (2)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954年倡导并确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开始步入世界舞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中国主导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实行对外开放,2001年加入WTO。(8分) (3)只有将“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统一起来指导对外交往,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既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又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4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转变:依据材料意思可看到,中国由鄙视外国的不平等外交观转变为平等的外交思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为: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的不平等的外交思想;同时,西方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思想界和外交方针都产生的影响,这些促使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结合具体史实可概括为: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 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是要求学生运用建国以来的具体史实来说明中国与世界交往并融入世界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为: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954年倡导并确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开始步入世界舞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 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弱国无外交,要想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同时也应积极参与世界事务,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所以,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可概括为:只有将“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统一起来指导对外交往,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既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又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参加亚非会议

C.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改善中美关系

 

查看答案

1931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l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

A. 政党和政府的区别    B. 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 执政理念的更新    D. 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

 

 

A. 政策指导失误

B. 优先发展工业

C. 整风运动过激

D. 自然灾害严重

 

查看答案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