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下表为当时中国各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

评价内容出处(8月24日的《大公报》认为)“这件事,无论给世界以如何惊异之感,佚名《暴日的在东方即宣告暴日的外交完全破产了!”“德国把日本遗弃了,这是德外交破产了》苏互不侵犯的第一个意义”。“宣布防共协定的死刑,并给暴日结束了所谓加盟问题的政争,这是德苏互不侵犯的第二个意义”,“苏联与德国接近,不一定是鼓励侵略……苏联的反侵略性的和平政策是不会变更的”,“希特勒卸除了反共招牌,苏联更将为欧局中心”。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胡适认为)“苏德条约”的全文今早各报发表了。胡适《胡适日世界之震动是意中事。最苦的是各国的左派,天天攻击德意,一旦忽记全编》被Stalin(斯大林)卖了,真有冤何处诉!

(中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在8月27日的通电中指出)苏德此举,已使暴《通电各省军敌依违失据,在精神上受到莫大之打击,其所标榜之反共国策已粉碎政首长阐示国而无余,彼侵略阵线者以我国之抗战,而产生反共协定,今亦由我之际形势之演抗战,而使之崩溃,因此更可见我抗战力量,对于世界所发生影响与变》在国际上所属地位之重要无与比伦……目前关键,美苏两国,同等重要,而美国力量更应重视,苏联促成苏德协定,用意何在,固不专在欧洲,其在远东方面,意义之重大则有过之,故苏德协定之订立,与其谓为在欧洲发生作用,不如谓其在远东之影响为更大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并说明当时中国各界对该条约签订的不同意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各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产生不同意见的原因。

 

 

(1)目的:回击绥靖政策,赢得战争准备时间,扩张苏联的力量。不同:政府和媒体从正面肯定互不侵犯条约,认为有利于中国的抗战;胡适对条约持否定态度,认为苏联出卖了世界进步力量。 (2)原因: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政府和报纸需要引导社会舆论,振奋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胡适的日记代表个人,展现了其真实的思想和看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第一问目的,根据材料“ 德国把日本遗弃了”“ 苏联更将为欧局中心”“苏联的反侵略性的和平政策是不会变更的”进行总结可得出答案。 第二问不同,根据材料“《大公报》认为”“中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在8月27日的通电中指出”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政府和媒体从正面肯定,认为有利于中国抗战;根据材料“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胡适认为”“被Stalin(斯大林)卖了,真有冤何处诉”胡适持否定态度。 (2)政府和报纸肯定的原因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目的进行分析,胡适主要是展示个人的真实想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灭亡后,北方再度分裂。高欢割据山东富饶之地建立东魏政权,鲜卑贵族宇文泰则率领部分汉人世族和鲜卑等少数民族西迁到相对闭塞的关陇地区,建立西魏政权。为了增强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宇文泰对随自己西迁关陇地区的世族进行了郡望(世家大族的祖籍)改革。他首先将其中汉人世族的山东郡望改为关陇郡望,并将其祖辈同鲜卑贵族建立起血缘联系。如此时西迁的杨忠(隋朝皇室先祖)郡望被改为弘农,李虎(唐朝皇室先祖)郡望被改为陇西。后来,宇文泰又将鲜卑等少数民族贵族的郡望从河南改为关陇。历经西魏、北周、隋,至唐朝初年,这批改为关陇郡望的世家大族,都是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郡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宇文泰改郡望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传统”,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之“统”体现着古往今来人类文化的根脉与连续性,同时又在“传”中必然地历经各种变迁与考验,并与不断成长的现代性在相互借鉴中表现自身和熔铸新生。

现代性就是社会不断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己相应的新传统。“传统”相对于“现代”才体现出自身作为传统的意义,“现代”是因为有相应的“传统”才显示出自身作为现代的蕴含。

——摘编自郑杭生《论“传统”的现代性变迁》

结合材料,围绕“传统与现代”提出一个具体观点,并运用相关历史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线。多载运利润高而负重轻的丝帛及小手工艺品,如回鹘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海运手段下,涉及唐境内的各种农牧手工业品,从广州运出的品种包括丝绸、陶瓷、铜、铁、漆器等。唐后期发展起来后的江淮八道经济强大,江淮地区几乎是有能力独力担当国家财赋重担。南方长江流域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说。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179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利局,奖励技术引进和创造发明。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等国家逐步解除技术封锁,美国得以大量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了汽油机、硬质合金等先进技术。为了解决资金的匮乏,美国各级政府努力维持国际财政信誉,建立健全的金融组织机构和信息中心。1908年美国吸收的外资达到64亿美元,除了用于铁路系统外,还进入了银行、工厂和采矿等部门。19世纪60年代,联邦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法》,为外来移民提供保障。1860—1900年,进入美国的国外移民总数达1400余万,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摘编自廖君湘《对外开放与十九世纪晚期美国的经济起飞》

材料三  2018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的一年。67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截至2019年3月3日,同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总数已经达到152个。各方在互联互通的相关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一些专业领域还建立了多个多边合作机制。这些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简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历史条件。

 

 

查看答案

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非工业化”

A.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

C. 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

D. 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

 

查看答案

新经济政策实行仅仅一年时间,列宁就强调:“我们可以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制的远了一些,但斗争的逻辑就是这样。”这反映出

A. 列宁科学分析了当时苏俄国情

B.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政治考虑

C.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D. 计划经济体制在苏俄已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