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指出:“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指出:“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绩效”指郡县制

A.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郡县制“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以得出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选项C正确;A、B、D项属于郡县制意义,表述正确,但是不属于深远影响,不符合钱穆观点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

A. 充分发挥了文书的功能

B.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C.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查看答案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期其权力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 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B.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查看答案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 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B. 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C. 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难题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关系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 西周实行宗法制

B.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D. 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

(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