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 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
C. 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 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
1912年2月1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下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Petit 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要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
A. 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
B. 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D.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社会反抗多起自农村,城市不仅是被动的承受者,而且常常成为农村反抗的对立面。但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中,占相当比重的反抗却发自城市。这种变化说明
A. 农村革命不适应形势需要
B. 西方列强侵略进一步加剧
C. 革命党人发挥了领导作用
D.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
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
A. 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
B. 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
C. 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
D. 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
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
A.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B. 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
C. 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D. 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
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
A.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
D. 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