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人周邦福“家世业儒”,又“兼习商业”,下表是其根据亲身经历对太平军围攻合肥的部分记述,由此可知,此时
时间 | 内容 |
咸丰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 吃过早饭,上城头望贼,威果将城外带都扎起孩子来了,空处皆钉竹筏…… |
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 广勇在筏子上,才看见贼已将城脚下打一个地洞,贼是派放地雷的,幸察觉,贼遂失计…… |
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已交四更鼓后,不意贼在水西门放地雷,城破,贼在城外呐喊,人人心惊胆落…… |
A. 太平军火器远优于清军
B. 农民革命社会基础广泛
C. 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D. 安徽成为革命的主战场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 宗教信仰
B. 启蒙思想
C. 西方商品
D. 民主制度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 顺治 | 康熙 | 雍正 | 乾隆 | 嘉庆 | 道光 | 咸丰 | 同治 |
任期 | 2.95 | 4.73 | 2.47 | 2.71 | 2.76 | 2.20 | 1.58 | 1.46 |
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
A.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清初规定“国俗衣冠,一沿旧式”。但由于满族女性的传统架子头华美程度远逊色于汉族女性的花钗凤冠,于是与凤冠近似的满装“钿子”便应运而生。“钿子”的形成
A. 体现了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
B. 符合满洲贵族维护民族性的需要
C. 反映了服饰变革的政治化倾向
D. 说明习俗变化能够影响政府政策
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这说明“锄社”
A. 兼具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
B. 体现了游牧和农耕经济的结合
C. 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是在全国设立的村民自治组织
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
B. 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
C. 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
D.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