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

A. 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 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 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 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C 【解析】 从材料“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中可以看出,胡适认为,在非民主社会,学生干政具有民主的意义,学校可以成为表达公共意志的议会之替代物,这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反对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五四运动的性质,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在谈到民国初期政治乱象时指出,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这些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在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

A. 君主立宪要优于民主共和

B. 中国急需一场文化改良运动

C. 西方教育制度不适合中国

D. 学习西方制度必须结合国情

 

查看答案

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小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

A. 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

B. 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

C. 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

D. 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查看答案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作者认为法国人民受剥削程度远比德国轻,然而确先爆发了革命。其原因在于法国进行了改革,长期受压迫的人民在改革中减轻了负担,并开始觉醒。但是,政府的改革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于是情绪更为激烈,所以导致革命的爆发,这就是“松动崩溃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明治维新

D. 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

A. 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

B. 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

C. 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

D. 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

 

查看答案

安徽合肥人周邦福“家世业儒”,又“兼习商业”,下表是其根据亲身经历对太平军围攻合肥的部分记述,由此可知,此时

 

时间

内容

咸丰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吃过早饭,上城头望贼,威果将城外带都扎起孩子来了,空处皆钉竹筏……

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广勇在筏子上,才看见贼已将城脚下打一个地洞,贼是派放地雷的,幸察觉,贼遂失计……

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已交四更鼓后,不意贼在水西门放地雷,城破,贼在城外呐喊,人人心惊胆落……

 

 

A. 太平军火器远优于清军

B. 农民革命社会基础广泛

C. 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D. 安徽成为革命的主战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