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从媒体角度看,美国的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曝光事件等,突出反映了
A. 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 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 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1912年,孙中山感叹到:“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此处的“报纸”主要是指
A. 《时务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国闻报》
中央电视台影频道网址是http://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 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 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 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 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铁路运输业
B. 轮船运输业
C. 航空运输业
D. 电报、电讯事业
1908年上海出现第一辆有轨电车,只有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中国有轨电车的出现
A. 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B. 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 消除了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
D. 实现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