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消费资料进口比重远远大于生产资料进口比重,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出口比重趋于下降。这反映了
A. 中国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性质
B. 近代民族工业已有长足发展
C. 中国自然经济顽强的抵制作用
D.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数据显示,1919年6月份的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769万元减至1405万元,使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国扭转了对日贸易的被动局面
B. 一战期间日本对外贸易受挫
C. 军阀割据混战殃及中国对外贸易
D. 政治运动影响了中日贸易
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
A. 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专制体制最终必然导致革命
D. 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
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表明《海国图志》
A. 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 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下表为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高中教材版本 | 课文表述 |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 |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人民出版社(必修二) |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 |
岳麓书社(必修二) |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D. 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这反映了:
A. 督抚权力较大,弱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 地方权力结构清晰
C. 循其俗,施其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 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