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 | 法家吏治观 |
贤者居位:德治 | 强者为王:刑治 |
从道不从君 | 君主至上 |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
“内举不避亲” | 厉行回避制 |
主信忠臣 |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
A. 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B. 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D. 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
A. 《共同纲领》
B. 《论十大关系》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位英国诗人在诗作中写道:“在一颗沙粒中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野花中看到一个天国;在你的手掌中把握无限;在一个小时中把握永恒。”这首诗的创作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印象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一位科学家提出他的理论后,“科学家争先恐后地保护他,教士则不顾一切地攻击他;有人害怕人类的尊严、道德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会因他的理论而瓦解。”这位科学家是
A. 牛顿
B. 伽利略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1912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该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 国民革命已提上日程
B. 民主平等观念尚未广泛普及
C. 辛亥革命已经彻底失败
D. 中华民国仍实行传统的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