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 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 白银大量外流
C. 市民阶层兴起
D. 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
A. 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 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C. 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 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
据《新编中国史》记载,书籍“刊行大备,要自宋开始”,其时“监中官刻与士大夫家塾付梓者”,大多刀法纯熟,纸墨装潢精美,备受后人珍视。这一记载可以表明
A. 活字印刷技术精湛
B. 雕版印刷盛行于宋朝
C. 造纸技术得以改进
D. 政府推广活字印刷术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B. 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D.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个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
A. 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 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 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D. 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
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
A. 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
B. 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
C. 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
D. 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