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 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 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 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 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论北宋亡于金时说:实王安石有以启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其为害当见于数年之后。该观点
①没有看到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
②过分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③是正确的,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④是正确的,王安石变法伤及了百姓的利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
A. 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B.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C.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D.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魏晋至唐中期前,封建国家的土地政策以抑制兼并为主,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地主豪强形成割据势力威胁国家统一。唐中期后,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均田制和府兵制崩溃,募兵制实行,唐朝逐渐走向衰弱。宋朝建立后,政治制度的改革推动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实行,适应了唐中期以来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趋势。下列对宋朝实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原因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 唐朝中期以来土地兼并加剧,大量集中到地主富豪手中
B. 宋朝统治者适应唐末五代以来的社会历史现实
C. 宋初统治者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 “不抑兼并”可以保障社会稳定
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609年)设置在黄河中游和河套地区的有18个郡,总户数为55万,以每户五口计,约有275万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原住地少数民族实行了汉化 B.边疆军事防务得到巩固
C.魏晋分裂战乱导致人口流失 D.地方行政机构日趋完备
关于租调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与均田制相适应
B. 减轻农民的负担
C. 按户为单位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D. 一定程度上整顿了赋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