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魏书·李冲传》日:“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魏书·李冲传》日:“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字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并分析指出这些危机的实质。

(2)据材料三,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1)问题:政治上的宗主督护制和经济上“纵富督贫”的赋税制度,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不断。 实质:中原先进的生产力与北魏落后的制度的矛盾;民族融合潮流与北魏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的矛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观点一: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理由: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造成了鲜卑族内部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观点二: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理由: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导致北魏统治危机的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联系所学可知,这些危机的实质是中原先进生产力与北魏落后制度之间的矛盾,是民族融合潮流与北魏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的矛盾。 (2)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等信息分析得出。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分析得出。 (3)从材料中的“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可以看出,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从材料中的“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来看,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从中确定任一观点,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论证说明。如确定第一种观点,可以从孝文帝改革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以及造成鲜卑族内部统治阶层的分裂、导致国力日衰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B. 与革命不同,改革是温和的,不会发生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

C. 与革命相同,改革也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D. 成功的改革通常有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和“自下而上”的呼声与支持无关

 

查看答案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查看答案

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

A. 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 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 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D. 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查看答案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 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 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