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
时间 | 出处 | 评论 |
1739年 | 《明史·流寇传》 |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
1962年 | 《人民日报》 | 张献忠并“不妄杀”,杀的都是与农民军对立的“豪绅地主阶级”,是反明抗清的“农民军领袖”。 |
2006年 | 《中国史研究动态》 | (张献忠)此人暴戾成性,反复无常,目光短浅,缺乏起码的人道主义和见识,导致他后来一手制造了数起灭绝人性的大惨案。 |
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张献忠的评价,由此可知
A. 多数人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B. 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 历史评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D.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禁军将领叛乱,在经济上实行让步政策,鼓励他们兼并土地,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尽情享受。宋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以经济手段巩固君权
B. 换取将领的绝对忠心
C. 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
D. 践行程朱理学的主张
印度佛教宣传出家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即使父母也没有必要看望。然而,唐朝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却要回家看他的一个老姐姐。这反映当时佛教在中国
A. 同化了中国文化
B. 与印度佛教教义融合
C. 日渐趋向世俗化
D. 动摇了儒学主流地位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将韩、赵、魏三家升为诸侯。司马光在《历年图》中标注此事,并指出,“先是,大夫专国者多矣,未有敢自君者。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礼之纪纲尽矣。”司马光对“三家分晋”的评论,意在
A. 维护分封制度
B. 肯定周天子的功绩
C. 强调以礼治国
D. 重申加强中央集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简述罗马法的影响。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
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