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领导人认识到对军事上不断加强的德奥同盟进行战争是非常危险的,在与英国存在着隐蔽而持续的殖民冲突的情况下,其结果甚至是灾难性的。1899年,法国在法绍达事件中对英国让步。英国与俄国在远东、中亚的冲突,与法国在非洲的冲突,分散了英国的力量,减少了它对德国的“世界政策”的抵抗能力。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英国惧怕法国参与俄国方面的作战,因为一旦这种情形出现,英国不得不按照英日同盟的义务而协助日本作战,因此,英国希望加快对法谈判的进程。1904年4月8日,双方签订《英法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以及所附的秘密条款,这实质上表明法国承认英国对埃及的占领,不妨碍英国在埃及采取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特权地位。通过这一协定,“英国人解决了他们同法国的分歧,避免了同俄国的战争”。
——摘编自《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英法协定》签署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法协定》的性质及其的签署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9年2月,立法院推定吴尚鹰、胡展堂等五人为起草小组,负责起草《土地法》,历时一年半完成。1930年6月30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土地法》。《土地法》条款:第七条“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中华民国国民全体,”的规定指出了国民政府上地改革的最高目标,即土地国有。《土地法》对个人或集体所有土地面积最高额的限制、国家随时征收私有土地。《土地法》有减免地租及反对预租、押租等条款。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土地改革被迫停顿下来。
——摘编自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并提出“所有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致决不罢休……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
——摘编自钱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政体思想评析》
解读材料,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政体与法律”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优秀的法治、教化传统。清朝的法典基本沿袭《大明律》,在传统礼法秩序、尊卑亲疏的原则上,强调“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并据此制定了《大清律例》。对于基层教化,也大多延续明朝的乡约模式。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的处罚,甚至被递解官府治罪。但是清朝乡约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宋朝以来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华法系》等
材料二 1902年4月,慈禧懿旨“着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8月28日,中英通商行船条约画押:“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国律例改同一律”。此后,《大清律例》停止,师法欧美取代中华法系成为中国法的新传统。民国时期,由于政局不稳,法制艰难。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于1954年、1982年颁布了新宪法。同时,对于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分子进行广泛宣传,推动道德风尚的新发展。
——摘编自李贵连《1902中国法的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1902年前后的清朝社会治理方面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清朝进行法治改革的原因。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社会治理有哪些新发展。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战略家,而且是一个文学家、诗词皆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等。下列美术作品的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是
A.
B.
C.
D.
WTO以往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WTO共受理了17起案件,2016年为16起,2015年和2014年分别为13起和14起。而2018年截至8月底WTO收到的案件数量已经是以往的两倍左右。这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争端越来越多
B. WTO是目前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唯一机构
C. WTO贸易争端机制得到广泛认可
D. WTO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