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学界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阶段。这反映了
A. 经济体制改革缺乏连贯性朝令夕改
B. 经济理论有“左”的、右的干扰
C.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上前后自相矛盾
D.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与时俱进
1953年10月10日,在全国粮食会议上陈云说:"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要选一个,都是危险家伙。"这一困境直接导致了
A. 建立粮食统购统销体制
B. 土地改革在全国加速进行
C. 农业合作化运动速度减缓
D. 抗美援朝战争的加速胜利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综合性大学被改为工科院校,办学模式由英美模式转向苏联模式。这种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对旧中国教育进行彻底地改造
B. 体现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的教育政策
C. 适应工业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D. 形成了学科齐全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
华北太岳闻喜三区店头村翻身农民召开敬奉毛主席大会。大家都说:“过去敬灶君爷,什么事都不顶,毛主席一来,咱就翻了身,才是真正的活财神哩!”大会结束后,全村群众到家里都把灶君爷的像扯掉,贴上毛主席像,每天吃啥敬啥,还有鞠躬,形成敬奉毛主席运动。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革命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
B. 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C. 新中国成立各级人民政府成功组建
D.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下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由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发行的抗日票,下图为1941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对两张钞票的合理分析是
A. 都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
B. 都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C. 当时使用抗日票体现爱国主义
D. 中储券的流通有利于抗日战争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救济农村”、“复兴农村”、“乡村建设”、“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浪潮,当时晏阳初、梁漱溟等知识分子也直接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这表明当时
A. 国共对峙唤醒了农村的自救意识
B. 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C.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D. 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