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渔画《国企民企赛跑》,作者意在说明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重要问题
C. 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衡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今日的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在分析中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我们不能忘记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在全国人民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国家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下列对这段论述的正确理解是
①计划经济体制会始终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完整工业体系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基石
③工业体系的建成完全依靠国内资金和技术积累
④不能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否认之前的成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据中国国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业的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 公私合营的展开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回答了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最重大的认识问题是
A. 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B. 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C. “一国两制”和实现国家统一问题
D. 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工业区域发展布局趋于合理
B. 工业化建设的基础已经奠定
C. 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卓有成效
D. 急于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
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着力提倡制造国货,实业救国的活动主要是在制造层面上展开的。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货的销售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一变化折射出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国货的竞争力超越洋货
C.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提高
D. 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