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篡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说明了
A. 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 内阁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C. 首辅没有任何权力
D. 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宋代,诏书一般表达的是政府的意见,原则上均由宰相的属官中书舍人起草,皇帝只是依例批准而已,且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可成为正式的政令。这表明,在宋代
A. 宰相获得了法定的行政权
B. 政府的权力侵蚀了皇权
C. 宰相拥有的权力趋于集中
D. 皇权受到制度性的制约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
A.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加强了吏治的建设
C. 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
D. 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汉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丞相职能的扩大
B. 外朝权力的扩大
C. 中央官制的调整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 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这表明战国时期
A. 诸侯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B. 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C. 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
D. 贵族阶层备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