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下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Petit 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要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
A. 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
B. 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D.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 电影
B. 报纸
C. 电视
D. 广播
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显示,爱吃西餐和兼食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由此可知当时
A. 西餐开始传入内地
B. 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
C.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D. 政治革命促进习俗变迁
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化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
A. 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B. 技术革新带来社会问题
C. 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
D. 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其主要理由可能是
A. 早期殖民扩张
B. 商路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贸易繁荣
D. 人类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