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由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斯大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由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斯大林模式

凯恩斯主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自由主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南方谈话

 

 

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一:关键词: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南方谈话 主题:经济政策的相互借鉴。 阐释: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实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国家无力兴办的中小企业由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等。其实质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以恢复经济,巩固新生政权。面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罗斯福大胆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整顿金融、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实行以工代赈等,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低谷。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 综上说明,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政策能够相互借鉴。 示例二:关键词:自由主义、罗斯福新政、新自由主义 主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演变。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三: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 主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四:关键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主题: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第一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题词,如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南方谈话可以概括出主题是经济政策的相互借鉴;第二步结合具体史实,史论结合进行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农业部门口的标牌上写道:“农业: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全美仅有2.8%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却是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确切地说在大萧条爆发前,农业就处于慢性危机之中。1929年,农业人口收入只有273美元,而全国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19年的16%下降到10年后的8.8%……除黑人劳工外,没有人比农场主在大危机中遭受的打击更大。农场主在1932年实现的净收入比1929年少了1/3;农产品的价格跌落了50%。20世纪早期,政治上提倡小政府、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上反对极权政治的传统保守主义盛行……把农业放到了与工业同等竞争的位置,把粮食生产当成是农场主、农民个人的事,而把农业的特殊性,尤其是美国农业的特殊性置于不顾,政府的措施收效甚微。到大萧条时期,农业问题雪上加霜,农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也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1936年1月6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终止实施该法。

材料三  1936年2月29日在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拨专款支付租金。

材料四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和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形成篇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挫折篇

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调整篇

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展望篇

材料四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1)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各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英国的侵略使中国与外界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但马克思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有左右巡使上奏说,长安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坊市界限已经不复存在

B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

太平天国运动为近代化创造了前提

C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赶忙于195610月抛出了所谓的‘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英国此举

A. 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B. 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C. 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D. 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