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而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使外国大量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这一现象
A. 使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B. 反映出中国贸易逆差扩大
C. 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加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性
方志是记述地方某一行政区情况的史志,主要用途是作为地方官员的参考手册,而编辑和出版这类手册可提高一个地区的声望。明代保存下来的近1000部方志中以北直隶、南直隶、浙江最多,广西、云南、贵州最少。这反映出
A. 明代对偏远地区的控制逐渐削弱
B. 地方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方志修撰
C. 政治中心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D. 明代的文化专制不利于史学发展
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
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
C. 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 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
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其等级身份。这一主张
A. 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
B. 意图放弃无为而治的思想
C. 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
D. 利于汉初诸侯王巩固统治
孟子主张重民,同时也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对于当时魏国执政大臣主张实行二十税一,孟子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貉道”,即没有文明制度的落后民族的做法,“中国”的制度应该是什一之税。这反映了孟子
A.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标准
B. 认识到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 主张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
D. 认为取于民要“有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就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国家政治之间关系,分析“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