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誉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佛山镇
C. 唐山
D. 苏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06年7月13日一致表决:将中国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在殷墟发掘出土了( )
A.甲骨文、兵马俑 B.茶叶、青铜器
C.甲骨文、青铜器 D.丝绸、甲骨文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唐代
D. 宋代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时期宗室、大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患病后辞官,百姓送行致道路阻塞,车辆不能行进。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政绩卓著。后被升职入京,山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了百文钱赠给他。他不肯接受,只是从各人带的钱中选一文收下,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其后历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无余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洒扫,专待刘大人到来,您不能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离开了。
——摘译自<后汉书·刘宠传》
(1)根据材料,概括刘宠为“吏民所爱”、为朝廷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宠被重用的时代背景。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1年10月,丘吉尔再次当选英国首相,为适应战后国际环境及自身实力变化的需要,这一时期保守党的外交政策,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战略思想印迹。英联邦和英帝国是“三环外交”政策的第一环,也是英国保持大国实力的倚重力量。因而丘吉尔政府对待英联邦及殖民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力图使英帝国平稳地向英联邦实现过渡。英美关系是“三环外交”中的第二环,也是它的基石,因此丘吉尔政府十分重视英美关系,英国基本上都配合了美国的政策需要。“三环外交”中的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丘吉尔政府此时面临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英国虽然支持欧洲的联合,但是它却不希望加入欧洲联合中去,而是希望以世界性大国的姿态与之发生联系。“三环外交”对战后英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丘吉尔政府试图以此来挽救英国的衰落,保住其原有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丁文青《二战后丘吉尔政府外交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政府实施“三环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环外交”政策对英国的影响。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经济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为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提供机会。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完成货币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垄断钞票发行权;规定法币性质及流通事项;废除银本位制;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
这次改革中国放弃银本位制,以纸币代替金银货币,国家集中发行货币,不仅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保存白银,完成货币的真正统一。币制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币制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国民政府也通过这次币制改革,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造成中国延续十几年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值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