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南宋到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直是粮食出口区。清代中叶,按耕地数和人口计算,即使...

从南宋到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直是粮食出口区。清代中叶,按耕地数和人口计算,即使只利用一半的耕地,该地粮食供应本应充足。事实上,广东全省每年需从广西、湖南等地输入稻谷400万石左右,至少一半是供应珠江三角洲的。清代中叶珠江三角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是

A. 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

B.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D. 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C 【解析】结合所学,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手工工场的出现,使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故选C;材料与长途贩运无关,排除A;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与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无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史》载:“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中所说的制度

A. 为后世历朝历代继续实行

B. 造成了分裂割剧局面

C. 利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发展

D. 自此取代了郡的设置

 

查看答案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 根源于小农经济占主导

B. 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 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D. 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 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 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 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 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查看答案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勤勉)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就有勤劳的美德

B. 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C. 历代帝王赋税征收的沉重

D. 古代农民认识到勤劳可以脱贫致富

 

查看答案

学者许倬云指出:孝道的伦理,尤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也与农户保持劳动力不缺乏的需求有彼此相证的合理性。该材料可以说明

A. 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B. 劳动力的缺乏是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瓶颈

C. 孝道伦理维持了古代中国农村的秩序

D. 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增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