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A. 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 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C. 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 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 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 B. 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C. 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 孝、廉的选官标准
B. 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 科举考试的办法
D.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汉代御史大夫下属的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唐朝时专责监督皇帝的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专门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A.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专制皇权趋向强化
D.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