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币改革实施后的第二年即1936年,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

法币改革实施后的第二年即1936年,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产量比1935年增加70%。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从根本上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说明当时

A. 改革符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B. 改革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C. 改革增强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

D. 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国家推行货币改革

 

B 【解析】 材料中体现出法币改革后,农业、工业以及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也为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说明改革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活力,故B项正确;法币改革主要是针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是符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A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法币改革对于官僚资本的影响,C错误;法币改革并不是按照当时国内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好军事团。女子精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逐渐确立

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查看答案

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火柴的进口量也由1914年的2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334万箩,减幅达44%。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 已呈现出轻重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B. 实现民族工业的独立、自主发展

C. 基本摆脱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

D. 实现从外引进到本国自给的转变

 

查看答案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 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 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 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

B. 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

C.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D. 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查看答案

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

B. 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 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