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 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依然存在

B.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C. 攻势外交极大的消耗经济实力

D.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解析】 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科研发展速度较快,但却没有转化为工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力,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显然体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不是活力,A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争霸中美攻苏守,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不是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

A. 苏联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 苏联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

D. 苏联否定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查看答案

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 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C. 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1914年上海发布了《公路安全须知》,规定了行人、乘客、驾驶员、修理员等须注意的事项。其中有“协助救济翻车,扶弱伤者……行车遇险应协助救伤并据实报告,大车让小车先行”、“过牲畜时勿使快车或急鸣喇叭”、“不要一面走路一面看报”等等。这印证了

A. 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B. 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C. 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

D. 临时政府通过立法规范交通

 

查看答案

清末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A. 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B. 传统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 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D. 男尊女卑的陋习仍然被维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