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外贸体制不断演进。改革开放以后,外贸体制改革成就突出。阅读...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外贸体制不断演进。改革开放以后,外贸体制改革成就突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全球化贸易浪潮频频袭来之际,大明王朝的统治者依然沿袭着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的海禁政策,禁止人民私自出海与外国商人贸易。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贸易双方都不遗余力地冲击这条禁令,东南沿海走私贸易非常兴旺。走私与海禁较量的结果,终于使得统治集团明白,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海禁政策已经不合时宜。隆庆元年(1567)福建巡抚涂泽民上疏,请求朝廷开放海禁,准许人民前往东西二洋贸易。朝廷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批准了这个建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设立海关,向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船征收关税,使得“私贩”转化为“公贩”,走私贸易转化为合法贸易。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1854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海关税务司,以管理海关行政事务。后来税务司扩大至海关许多通商口岸,因此,又在上海成立了海关总税务司署。自1863年开始,英国人赫德开始长期担任总税务司一职。1865年,总税务司署由上海迁至北京,分管全国30多个海关。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广东、福建在对外贸易活动方面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两省的产品,除个别商品外,全部由省经营出口,外汇任务包干,自负盈亏。到1987年。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济特区都有了对外经营的口岸,可以直接开展进出口贸易。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关税务司署成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贸体制改革的意义。

 

 

(1)变化:从厉行海禁到开放海禁;走私贸易转化为合法贸易。 原因:沿海民众又出海贸易维持生计的需求,海禁政策断绝沿海民众的生计,激化社会矛盾;新航路开辟后,全球化贸易浪潮不可阻挡,海禁政策下的朝贡贸易体制不合时宜。 (2)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逐步加强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列强加紧侵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侵华冲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促进清政府海关制度近代化。 (3)意义:扩大地方的外贸经营权,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增加贸易口岸,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禁止人民私自出海与外国商人贸易”“海禁政策已经不合时宜”的信息可得出从厉行海禁到开放海禁;依据材料一“走私贸易转化为合法贸易”的信息可知走私贸易转化为合法贸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贸易双方都不遗余力地冲击这条禁令”“朝廷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批准了这个建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设立海关,向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船征收关税”的信息并联系所学从海贸易维持生计的需求、海禁政策激化社会矛盾、海禁政策下的朝贡贸易体制不合时宜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回答。 (2)依据材料二“1854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海关税务司”“后来税务司扩大至海关许多通商口岸”的信息并联系所学从鸦片战争后的影响、列强加紧侵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以及列强侵华促进清政府海关制度近代化思考回答。 (3)意义:依据材料三“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全部由省经营出口,外汇任务包干,自负盈亏”“对外经营的口岸,可以直接开展进出口贸易”的信息和所学从扩大地方的外贸经营权以及增加贸易口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贸易的影响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武帝下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自此建立。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汉察举制有何新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为何科举制的发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查看答案

当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找到那个衔接点之后,就有可能在席卷而来的全球化的浪潮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上述材料说明

A. 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B. 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C. 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D. 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查看答案

(题文)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等。这反映了

A. 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B. 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C. 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化

D. 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题文)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A. 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 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 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 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查看答案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精神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须解释。此现象

A. 表明盲目追求致富引发经济危机

B. 揭示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

C. 反映出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

D. 论证了衰退和繁荣的必然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