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 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苏颖《文字与王权——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455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的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能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材料三 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在书面语传播中,那些具有一定政治、经济能力且接受教育的群体才拥有“门票”。到了数字网络时代,网络BBS、博客、微博、微信,都表明传播权利进行了重新分配。民间话语成为整个社会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印刷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传播史的演进趋势及其推动因素。
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A. 贸易量是区分国家类型的主要因素
B. 国际贸易青睐于实力相似国家之间
C.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D. 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一13%。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 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B. 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C.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 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
1937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填塞法院计划”咨文,提出“如果法官在70岁拒绝退休,总统有权再额外任命一位大法官与其共事”。对此,最髙法院大法官休斯反驳指出“增加法官会降低法院效率”。最终参议院以70比20的结果否决了这一方案。这反映出美国
A. 总统试图扩大行政权力
B. 参议院捍卫司法独立
C. 民主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D. 民主政治基石的坚实
亚里士多德指出“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有现代学者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作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说明
A. 城邦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B. 公民个人自由受限制
C. 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D. 民主与自由密不可分
1957到1978年间,我国农业劳动者从19316万人增加到29426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95.8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仅增长84%。这一现象说明
A. 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B. 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明显
C. 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D. 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