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道光二年(1822年)十三行处所发生一场大火,大火中熔化的银水满街流淌,竞流出了...

道光二年(1822年)十三行处所发生一场大火,大火中熔化的银水满街流淌,竞流出了一二里地。正如清朝乐钧《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所言:“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十三行兴盛主要得益于

A. 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

B. 官府的大力支持

C. 一口通商,垄断贸易

D. 三角贸易的形成

 

C 【解析】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的十三行与外商进行贸易,所以导致材料中“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的现象,C正确;十三行属于官方规定的贸易,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并不是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A错误;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鼓励贸易,B错误;三角贸易的形成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 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 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 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查看答案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规模有严格限制

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查看答案

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查看答案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

 

A. 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 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 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 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