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参政热情不高
B. 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
C. 民主范围极其狭隘
D.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1984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从户籍上限制农民进城的旧规定。这反映出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B. 社会管理适应改革进程的需要
C. 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
D. 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为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练而纯一。”材料体现出
A. 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 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
C. 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 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近代有观点认为:“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这反映出
A.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要性
B. 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广泛
C.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D. 帝制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这一演变
A. 说明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
B. 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宣传
C. 遵循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方针
D. 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据历史记载,南京的明孝陵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之外,还有12座臣子墓。由于长期没有发现12座臣子墓,人们多怀疑其真实性,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陆续找到9座,尽管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但鲜有人再怀疑“12座臣子墓”之说了。这说明
A. 古代史书的记载多是真实可信的
B. 来自考古的历史认识最为可靠
C. 考古发掘可为历史记载提供佐证
D. 历史认识必须经过考古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