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维埃俄国刚刚成立时,列宁试图在俄国小农占多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维埃俄国刚刚成立时,列宁试图在俄国小农占多数的国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实践和经验证明这种直接过渡是行不通的。因此,列宁根据俄国国情,通过中间环节,采取迂回或间接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实际上是借鉴了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根据中国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重新判断,得出中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所以不能超越国情,超越阶段而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但是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讲的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讲的是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列宁间接过渡思想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而提出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基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我们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从1956年开始,温和的“去斯大林化”转变为极端的与过去历史决裂的运动。苏共二十大期间,赫鲁晓夫在闭门会议上作了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这一事件直接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沉重地打击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开启了国家灭亡的进程。……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的崩溃并非始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所谓的“解冻”、“伟大的十年”才是剧变的先声。在赫鲁晓夫执政的过程中,有过分的野心,有超天才的自信,有对斯大林的刻骨仇恨。赫鲁晓夫对国家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堪比二战中的损失,这还不包括在政治上、道德和精神上的损失。我们在一本专著中列举了赫鲁晓夫对苏联200个致命的打击。赫鲁晓夫的政策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苏联的国家权威,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声誉江河日下,无法挽回。

——张树华罗文东辛向阳《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俄“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的具体举措。并谈谈你对“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邓小平和赫鲁晓夫对待前人成果的不同,并作简要评析。

 

 

(1)“直接过渡”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间接过渡”即实行“新经济政策”,认识:“直接过渡”是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它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运用。它集中了苏俄全国的财力、物力,为赢得国内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这一政策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言之有理且答出两点即可) “间接过渡”是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尝试,它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它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是列宁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但这一政策在具体实践中又容易产生社会腐败问题,带来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也引发了有关姓“资”姓“社”问题的争论。(言之有理且答出两点即可) (2)不同:邓小平:批判继承传统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理论的优秀成果;赫鲁晓夫:政治上全盘否定斯大林,经济上力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评价:邓小平的批判继承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指明了方向。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挑战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了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混乱。(言之有理且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举措:结合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史实,可知苏俄时期的“直接过渡”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间接过渡”即实行“新经济政策”。认识:从材料一中“实践和经验证明这种直接过渡是行不通的”,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从实践到理论上,从作用到不足上谈苏俄的 “直接过渡”即可;而对于“间接过渡”的认识,从材料一中“列宁根据俄国国情,通过中间环节,采取迂回或间接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结合所学,从俄国的客观需要要到政策特色,从实践的作用到对理论发展的贡献分析。之后再从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 “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等信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的现实问题,辩证分析评价。 (2)不同:从材料一中“中国……实际上是借鉴了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根据中国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重新判断”和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从“温和的“去斯大林化”转变为极端的与过去历史决裂的运动”,可得出邓小平和赫鲁晓夫对待前人成果的不同。评价:从材料一中邓小平“得出中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 和材料二中赫鲁晓夫“直接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沉重地打击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开启了国家灭亡的进程”,结合所学,对中苏两国不同做法,不同影响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到首要地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D.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1970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家庭占用全部社会财富的58%,而处于社会下层的50%的家庭只占全社会财富的3%。此现象

A. 是战后美国经济黄金时代的必然结果

B. 是引发197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C. 是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的突出表现

D. 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朱维铮在《音调未定的传统》中说:“拿破仑在建立军事独裁以后,却成了法国大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说明

A. 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B. 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以牺牲法国大革命为代价

C. 拿破仑的统治捍卫和发展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 拿破仑的统治彻底清除了法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

 

查看答案

元老院是古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有权批准、认可法律,并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外交,统辖行省和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但到帝国时期,政权日益集中于皇帝,元老院实权日削,失去了其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这从本质反映出

A. 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发展趋势

B. 古罗马法律制定权已发生转移

C. 古罗马统治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D. 古罗马走向衰落已成历史必然

 

查看答案

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中国代表团冲破美国和台湾当局的重重阻挠,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成功。据此可知,新中国

A.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 已打破了外交僵局

C. 已得到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普遍承认

D.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