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碰撞融合。夏、商、周三族的民族迁徙与定居,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华夏族。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蚁、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合,推动了早期中华民族的形成。五代至明清时期,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元王朝,与中原文化深度交融。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加强了对蒙、疆、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和在台湾建省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高凯军《论中华民族》
材料二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三 1952年,我国颁布《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实施纲要》。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
——摘编自《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民族关系的认识。
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学者 | 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 |
时殷弘 | 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 |
余伟民 | 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 |
徐蓝 | 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 |
A. 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
B. 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C. 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
D. 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921年,苏俄存在多个农业税种,由不同机构收取,每种食品分别对应一个税种,农民生产出某种食品后,首先要拿去缴税,然后才能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1922年3月,苏俄中央决定实行“统一实物税”。这表明苏俄
A. 农民缴税热情日益高涨
B. 农业集体化显现雏形
C. 农村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D. 新经济政策深入调整
18世纪的欧洲与17世纪时相比,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着实不同:后者带着对中世纪信仰的延续和对上帝的敬畏,在科学活动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前者则打破了对信仰的虔诚,终至走上“理性的法庭”。两者的相通之处在于
A. 追求自由与平等
B. 信仰上帝与神学
C. 反对宗教的说教
D. 强调精神的自由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经常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曾感叹,“世界的局面改变了,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除旧过时的信息,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敕令。”材料表明塔西佗
A. 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
B.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
C. 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D. 维护君主敕令的权威性
如图为我国1965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 工农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B. “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
C. 经济领域冒进思想严重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