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雨果把人道主义看作是使人类摆脱枷锁,消除苦难的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雨果把人道主义看作是使人类摆脱枷锁,消除苦难的救世良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希望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他的这一社会理想突出体现在他的小说《悲惨世界)里冉阿让化名马德兰开办工厂并当选为海滨蒙特猗市长的那段经历之中。马德兰当选市长之后,首先是注意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使海滨蒙特猗成了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在贸易上几乎和伦敦、柏林处于竞争地位。其次,他以其政治地位和经济权势对海滨蒙特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使这个城市里人人有工作,个个自由平等。任何无衣无食的男女都可以到工厂劳动而获得面包,消除了失业、贫穷和苦难;他还重视公共福利,为工人建医院,为孩子建学校,发津贴给穷教员,创设济贫院,为老弱病残者提供救济金,使大家都有了真正健康欢乐的生活。再次,在道德建设上,马德兰市长在这个城市树立高尚的范例,使男工有毅力,女工有好作风,男女都有贞洁观念,都希望做一个诚实的人。

——沈露儒《论雨果浪漫主义小说中的理想因素》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小说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世界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示例一:情节:马德兰当选市长之后,注意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使海滨蒙特猗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工业革命在法国的扩展。 概述和评价: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新机器和技术的发明层出不穷,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也为近代工业革命在法国的扩展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在法国的扩展,促进了法国工业及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法国城市化进程。 示例二:情节:马德兰对海滨蒙特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使这个城市里人人有工作,个个自由平等。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以法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把人道主义当成了改造社会的手段。 概述和评价: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反差,使人们深感失望,于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借助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来改变社会。改造社会的理想中“消除了失业、贫穷和苦难”体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在道德建设上的改造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真实和人们对善良的渴望。当然雨果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当时他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没能把握住社会变革的关键,把人道主义当成了改变社会的根本手段,但他所阐述的一些对理想社会的看法使他的小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示例一:情节:马德兰当选市长之后,注意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使海滨蒙特猗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 历史现象:据材料《悲惨世界》创作于工业革命时期,因此反映出工业革命在法国的扩展。 概述和评价:据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英国首先爆发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工业革命在法国的扩展创造了条件;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加速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法国城市化进程。 示例二:情节:马德兰对海滨蒙特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使这个城市里人人有工作,个个自由平等。 历史现象:据材料《悲惨世界》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这一特点,可知“使这个城市里人人有工作,个个自由平等”的理想,这是对现实不满,积极追寻理想社会。 概述和评价:据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以启蒙运动为旗帜,要求建立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的社会制度;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反差,使人们深感失望,于是资产阶级借助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是“消除了失业、贫穷和苦难”、 “重视公共福利……使大家都有了真正健康欢乐的生活”、“在道德建设上,……都希望做一个诚实的人”等;另一方面他所阐述的一些对理想社会的看法也使他的小说闪耀着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主义”光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碰撞融合。夏、商、周三族的民族迁徙与定居,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华夏族。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蚁、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合,推动了早期中华民族的形成。五代至明清时期,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元王朝,与中原文化深度交融。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加强了对蒙、疆、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和在台湾建省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高凯军《论中华民族》

材料二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三  1952年,我国颁布《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实施纲要》。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

——摘编自《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民族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学者

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

时殷弘

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

余伟民

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

徐蓝

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

 

 

A. 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

B. 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C. 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

D. 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查看答案

1921年,苏俄存在多个农业税种,由不同机构收取,每种食品分别对应一个税种,农民生产出某种食品后,首先要拿去缴税,然后才能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1922年3月,苏俄中央决定实行“统一实物税”。这表明苏俄

A. 农民缴税热情日益高涨

B. 农业集体化显现雏形

C. 农村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D. 新经济政策深入调整

 

查看答案

18世纪的欧洲与17世纪时相比,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着实不同:后者带着对中世纪信仰的延续和对上帝的敬畏,在科学活动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前者则打破了对信仰的虔诚,终至走上“理性的法庭”。两者的相通之处在于

A. 追求自由与平等

B. 信仰上帝与神学

C. 反对宗教的说教

D. 强调精神的自由

 

查看答案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经常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曾感叹,“世界的局面改变了,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除旧过时的信息,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敕令。”材料表明塔西佗

A. 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

B.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

C. 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D. 维护君主敕令的权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