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A. 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
B. 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C. 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
D. 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唐代政事堂议政时由中书门下长官轮流主持议政会议,凡诏旨,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 有利于防范权力的滥用
B. 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
C. 是皇帝专权的有力工具
D. 提高了监察官员的效果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 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下表为《唐律疏议》中北齐的“重罪十条”。据此可知唐代
谋反 | 谋危社稷 | 大不敬 | 对君主的不敬行为 |
谋大逆 | 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 | 不孝 | 忤逆于直系尊长 |
谋叛 | 谋背国从伪 | 不睦 | 谋杀、贩卖远亲及殴打远系尊亲属 |
恶逆 | 谋杀或殴打尊长 | 不义 | 杀长官、师长及妻匿夫丧作乐改嫁 |
不道 | 杀一家非死罪三人等 | 内乱 | 乱伦 |
A. 法律的儒家化
B. 法律体系完备
C. 行政司法合一
D. 重私权轻公权
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 皇权不断加强
B. 长期处于分裂
C. 外戚势力衰落
D. 皇权相对削弱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C.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
D. 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