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记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和“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观念主要源自于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科举制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从分类上看燕国属于
A. 功臣
B. 姬姓贵族
C. 商朝旧贵族
D. 夏禹后代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面图片所示文物透出的历史相关信息是。
A. 原始居民的生活
B. 商朝的青铜文明
C. 春秋战国的纷争
D. 秦汉时期大一统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由此可见,商代
A. 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
B. 农产品大多进入流通领域
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D. “众人”大多应属自耕农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古的鉴定研究,参考现代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C14的测年数据,将我国有纪年的历史由公元前81年向前推到公元前2070年。据此可知
A. 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标准
B. 跨学科研究开始运用于史学领域
C. 文献记载较考古发掘更可信
D.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得到拓展延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之一。其实,早在19世纪,英国政府已经着手治理环境污染问题。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经过10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整理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在会上做主题发言时明确指出:“有人认为,公害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以不必注意这个问题。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们国家,有的地方环境维护得好,有的地方污染却比较严重,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中国政府高层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中国也存在环境污染。
——岩流《中国的绿色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治污成功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改革开放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指出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