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记录说,孔子捕鱼用钓竿而不用网,用带生丝的箭射鸟却不射杀巢宿的鸟。材料反映了孔子保障生态的策略是
A. 克己复礼
B. 中庸之德
C. 礼法并施
D. 敬而远之
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战国时期,士与大夫的位置发生变化,之前称“大夫士”,之后则称“士大夫”,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 士大夫的社会地位高于大夫士
C. 知识分子阶层和官僚阶层的对立
D. 形成重视布衣将相的社会风气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C. 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
D. 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
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这反映了
A. 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
B. 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
C. 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
D. 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这表明分封制
A. 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
B. 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
C. 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
D. 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