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A.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 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
D. 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
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多于个人消费。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这表明
A. 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
B. 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
C. 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
D. 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
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将“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一修订主要是基于
A.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C.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D.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
下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A. 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B.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 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 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 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 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 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1903年,天津地方政府创办直隶工艺总局,该局以提倡工艺为宗旨,附设实习工场、工艺学堂等机构,传习染色、织布、金工、提花等工艺,招收官费和自费学徒。至1907年6月,仅官费学徒即毕业671人,其中织染业占582人。由此可知,直隶工艺总局的发展
A. 表明了洋务运动已经发展到全新的阶
B. 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所需的技术和人才
C. 改变了西方纺织品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D. 得益于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