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达成“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的约定。材料反映了
A. 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 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
C. 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D. 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
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移民运动,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规模庞大。下表为当时长久迁居该地区的移民原因分类表。在这四类移民中,前三类占绝大多数。据此可以推断
一 | 受政府招民垦荒政策驱动 |
二 | 受地区发展不平衡规律支配,为谋生而动 |
三 | 不堪繁重的赋役而离乡 |
四 | 商贸 |
A. 战乱与移民迁徙无关
B. 长江流域开发重心向中上游转移
C. 强制性移民占比较大
D. 政府的传统政策制约了区域开发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门口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画面人物达770多人、房屋楼阁100多间、大小船舶20多艘,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酒楼、茶坊与“瓦子”都通宵营业。这些可以佐证开封城
A. 设计体现皇权至上风格
B. “瓦子”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 布局凸显浓厚商业色彩
D.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建国之初,由于财政支出庞大,人民政府不得不多发纸币,这就势必刺激物价上涨。这时投机资本家乘机兴风作浪,一方面拒绝使用人民币,从事银元的投机买卖;一方面大量囤积居奇,导致物价上涨。上海的粮食、棉纱等产品有时每天以20%—30%的幅度猛涨。为了走出这一困境,新中国政府开展了
A. 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
B. “三反”、“五反”运动
C. 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
D.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15世纪末的明朝与英国都出现了土地大量集中的现象。该现象
A. 强化了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B. 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加大了两国生产方式的差异
据记载,早在万历二十一年番薯就在福建试种成功, 救荒效果明显,但直到18世纪末我国西北、华中地区才逐渐栽种这种可以救人性命的农作物。其原因主要在于在于( )
A. 番薯不符合北方人的口味
B. 西北、华中地区农业发达,物产丰富
C.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模式不利于物种的交流
D. 封建国家不重视农作物品种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