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革命口号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反映出战后国际政治思维方式的变化,但相继夭折,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这一“危局”是指
A. 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
B. 民族自决原则下的矛盾
C. 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
D. 凡——华体系内的不平衡
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该变化表明美国
A. 支持英国对抗纳粹德国
B. 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C. 完全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D. 废除了武器禁运的条款
1921年11月,日本对某一条约的签订十分不满,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该条约
A. 有利于美国在远东争夺霸权
B. 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
C. 确立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D. 彻底消除了亚太地区的矛盾
《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
A. 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
B. 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C. 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D. 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
“这场战争(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文中的“开端”是指
A. 社会主义运动
B. 和平主义思潮
C. 殖民主义扩张
D. 民族解放运动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
A. 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B. 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C. 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 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