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C. 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D.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 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 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 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 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证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古代某一朝代都城商业发展的盛况:“市井最盛……车马闻拥,不可驻足……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此都城位居下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时间跨度从春秋至五代。该书以春秋“三家分晋”为起点,且开篇在没有事实叙述的背景下对该事件进行了批判。这说明
A. 历史解释以历史事实为基础
B. 三家分晋是历史的一大倒退
C. 作者开创了全新的史学体例
D. 个人政治观念影响史书编撰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田令》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授田)……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这一规定
A. 禁止一切土地买卖维护了均田制
B. 以减轻农民赋役负担为主要目的
C. 表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主动废弃
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