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开始发行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12月开始发行宝钞,即“大清宝钞”,以制钱为单位。官票和宝钞的发行本意是与银钱相辅而行,以救银与钱的不足,但是,由于发行过滥,官吏营私舞弊,导致官票、宝钞流通壅塞,信用日衰,至咸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废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洋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元;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秦子卿、任兆凤主编《江苏历代货币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发行纸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说:“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是西欧的新兴文明对中国封建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文化的冲击。然而这次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汉唐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有不同。这次文化冲突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沉痛而悲壮的一页,从此中国人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有了重大转变。
——摘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围绕“文化冲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 1500~1850年 | 1850~1945年 | 1945~2000年 |
主要移出地 | 欧洲、非洲 | 欧洲、亚洲 |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
主要移入地 | 美洲 | 美洲 |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
人口迁移数量 |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 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下图为二战后法国共产党人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主题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该宣传画凸显了当时
A.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B. 美苏冷战的加剧
C.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 法美政府矛盾激化
从1929年11月19日起,胡佛劝告铁路公司的董事长们,金融工业贸易、建筑界的领袖们,维持生产和现行投资,同时要求劳工界领袖,放弃增加工资要求。这表明当时美国
A. 在原则上同意大规模干预经济
B. 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C. 并未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在应对危机中采取了消极措施
法国思想家卢梭批评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表明卢梭主张
A.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B. 推翻英国‘的君主制
C. 权力必须实现相互制约
D. 订立契约保证人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