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城市风气淳朴转为奢靡,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地压尤为突出。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史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揖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摘编自钞晓鸿《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材料二: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美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
——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人陆揖的奢侈消费观点,说明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经济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和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l500年,伧敦的人口不过5万,l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加快毎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囯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做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過出来的。人口压力過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摘編自《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二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后来,由于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从而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揿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湖,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堿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囯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1世纪初我国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启示?
荷兰绘画小品是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其艺术特点是形式小巧、富而不贵、反映市民生活情趣、价格便宜、多挂在市民的住宅里。与此艺术特色相似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
A. 《清明上河图》
B. 《墨梅图》
C. 《游春图》
D. 《鹳鱼石斧图》
据统计,1979—1988年的十年间,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3%,初级产品价格仅上涨2.8%,还不及前者的,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A. 世界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B.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陷入境
C. 美苏两国的经济霸权更加巩固
D. 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日益加大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
A. 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
B. 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
C. 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
D.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下图为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公民大会的会场遗址。公民大会召开时,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该会场的设计反映出古希腊
A. 民众向往中央集权体制
B. 崇尚圆满和谐的政治生活
C. 平民紧密拥护政治领袖
D. 集体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