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曲线A经济理论:自由主义 历程:从1776—1929年,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1981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 曲线B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历程: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二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并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7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应对滞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解析】 试题第一小问经济理论,据材料中曲线A在1850年影响力达到高峰、1929年后减低,结合所学得出自由主义,据材料曲线B影响力“20世纪30年代”后上升、“70年代”急剧下降,结合所学得出凯恩斯主义;第二小问演变历程,结合所学,从曲线A、B起点、高点、低点等几个角度概括回答即可。 时间   经济政策   代表性观点   16世纪—18世纪末   重商主义   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获取金银,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国家鼓励出口,控制进口   19世纪—20世纪30年代   自由主义   财富不是金银货币,而是由生产性劳动所生产出来的有用物品。导致国民财富增长的首要原因是自发的利己劳动和社会分工,国家不应该干预生产和社会分工   20世纪30—70年代   凯恩斯主义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危机,国家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提高消费等扩张性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

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简要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

——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在“内向”“保守”和“非竞争性”方面的主要哪些表现?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制建设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 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

B. 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 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

D. 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查看答案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 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B.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 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 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