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

A.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B.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C.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D. 国君巡守应成为常态

 

C 【解析】 据材料“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民本的重视,与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无关,B选项排除。国君巡守应成为常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人,1571年加入反宗教改革的耶稣会修道。1577年,利玛窦被派往东方传教,从葡萄牙经印度、马六甲于1582年抵达澳门,当时葡萄牙人已经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他以澳门为根据地,引进欧洲先进发明,如自鸣钟、世界地图、天文仪器、油画与画像,又介绍伽利略的天文知识,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利玛窦对中国的知识与道德敬佩有加,把基督精神融入中华文化成为其一生的志业,以其科学知识及顺应中国国情的策略,借用中国文化传教,成为后世文化交流与传教方法的楷模。利玛窦的精神特色就是善意对待中华文化,影响到后来欧洲思想家莱布尼兹、伏尔泰等人,他们都极力推崇中华文化,带动西方思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来华传教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华传教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英军节节失利,香港沦陷。英国政府希望中国军队牵制日本并出兵缅甸。

1942年,蒋介石提出收回香港要求。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表态:“英国不应该再在香港享有特权了。”

1943年,随着战争向有利于盟军方向发展,英国态度日趋强硬。丘吉尔直接回绝了蒋介石收回香港的要求。

1945年8月13日,英国派海军、陆军开赴香港,同时对美国展开了外交攻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香港属于中国受降区域范围,蒋介石派军队集结香港附近,准备接收。

1945年8月18日,丘吉尔致电杜鲁门,杜鲁门出于欧洲战场同苏联争夺的需要,支持英国重返香港。

1945年8月20日,英军进驻香港。蒋介石考虑到未来内战需要英美支持,最终没有下达进军香港的命令。

1945年9月1日,驻港英军成立军政府。蒋介石宣布:国民政府同意英军占领香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提出收回香港要求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同意英军占领香港”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近代随着上海开埠通商,西医进入中国,因在手术、药效、公共卫生防疫等方面的长处,开始为政府和社会所认识和采纳。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而传统中医因自身“阴阳五行”理论与西方科学无法融合,成为“不科学”的标靶,受到猛烈抨击。1929年2月,南京政府通过“废止中医案”,一经公布,全国舆论哗然,各地中医药团体及报社、商会纷纷致电南京政府,表示强烈反对,随后成立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推选代表赴京请愿。……由于当时国产西药无法满足需要,只能大量依赖进口,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负担,而美国的“洛克菲勒药品帝国”以学术基金会的名义捐钱支持中国的西医药界,企图彻底操纵、把控中国的药品及市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医界打出了“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的旗号,在全国舆论的支持下,终于迫使国民政府收回成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医危机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收回成命”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的故乡在中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的丝绸生产工艺技术和花色品种处在世界前列,并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独特风格。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丝绸开始流传国外,几千年来,中国丝绸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经济联系的纽带。经过历代的逐步发展,至唐、宋年间,丝绸产区遍布全国,特别是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丝绸重要产区。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涌现了不少丝绸专业城镇,丝绸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到清朝中期以后,丝绸生产的工艺技术开始落后于西方。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前五六十年随着近代缫丝工业的出现和兴起,丝绸业发展较快,而在后期,受到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时期发展极为缓慢,有的时期严重衰落,甚至奄奄一息。

——《辽宁丝绸》1998年02期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丝绸业发展的一个特点,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丝绸业发展的特点及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由于秦国的国情与众不同:君主与贵族争权斗争激烈,及本土人才缺乏……秦国在春秋时期引进人才主要是为了战胜西戎,战国时期则招纳能够使泰国强大进而向东扩张的人才。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等

材料二  苏联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亦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和专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约有400-500名美藉芬兰人在苏联工作。在1932年,有200名德国人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1933年前英国大都会·维克公司有350名建设人员在苏联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苏联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大萧条时期最大的赢家。……但由于自身人才培养不足,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程投产时,每天才能生产3台拖拉机。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苏联的工业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重视人才引进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与秦国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不同,并对苏联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