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

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A. 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

B. 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D. 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D 【解析】依据材料,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的主张都体现出对商业的重视,和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等个体的主张,非整个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故A项错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政府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由材料无法判断是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的“开始”,故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C.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查看答案

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

A.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C. 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 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村童闹学图》摹本。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宋代风俗画,生动再现了当时村学孩童的天真本性;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印证了宋代村学管理松散,教学水平偏低的事实。据此可知

 

 

A. 书画作品真实再现客观历史

B. 风俗画以乡村生活题材为主

C. 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

D. 历史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查看答案

北宋时,商税额在三万贯以上的城市有三十九个。这些城市没有一个不是“州”的治所所在,其中还有很多是“路”的首府。这说明

A. 北宋统治者奉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 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C. 商品经济发展需政治权力作为庇护

D. 政治中心有发展商品经济的优势

 

查看答案

董仲舒曾经提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

A. 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 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 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 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