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开辟“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并评析“一带一路”战略。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
A. 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
B. 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
C. 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
D. 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收入中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此可知,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家庭手工业经济走向衰败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并得到周天子承认的事件。司马光以此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并指出周天子的行为有悖礼制。司马光意在
A. 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
B. 希望效仿西周实行分封制
C. 批判三家分晋对礼制的僭越
D. 为支持变法提供历史依据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 中外朝制度的确立
B.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D. 选官制度显著变化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秦朝 |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两汉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
隋朝 | 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
唐末 |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