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
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
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
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集注》
C.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 李贽的《焚书》《藏书》
“其实儒家思想的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参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关于新儒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儒学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说是法家的胜利
B.新儒学顺应时代需要,有利于各种思想并行不悖
C.新儒学使君权无拘无束,在君民关系上突出了君本位
D.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和佛教思想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
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A.知行合一
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实行仁政
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材料 贾思勰,北朝农业科学家,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在目睹“政令失所,一谷不登”的现状后,其认为“为治之本,务在安民”,而安民则应“食为政首”。他撰写的《齐民要术》,内容十分丰富,“资生之业,靡不毕出”。书中他提出了“人生在勤”的观点,“天为之时,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用之”。但农业生产还需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详细记载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经验。如土地耕作要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等方式;“初耕欲深,转地欲浅”等。以贾思勰为代表的历代农学家,不断总结和传承前人的优秀成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摘编自吴天钧《贾思勰的农学思想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思勰的农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齐民要术》一书的历史价值。